积极推进全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受理办理、转办督办、依法处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工作程序,努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推动全区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细走实。
一、强化源头预防,有序推进预防法治化
一是优化网格布局。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选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要求”的原则,将全区村(社区)划分网格并配备网格信息员协助管理。二是畅通线上服务。推动和深化全区信访信息系统应用,开通至各镇(街道)、部门和单位,实行接诉即办。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对口联系指导镇(街道)机制,积极开展“主动宣传信访政策、主动了解群众需求、主动发现难点痛点、主动开展培训指导”,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业务能力,为群众、基层排忧解难。
二、依法分类处理,精准推动受理法治化
一是建设“多中心合一”智慧信访新模式。选择一个街道和一个镇率先推行“多中心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集信访、社会治理、矛调、司法、便民服务等职能为一体,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力量,开展网格化管理、纠纷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等工作,不断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做到群众诉求及时受理、转办、办结,实现群众“最多访一次”。二是严格规范信访事项受理程序。细化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对来信来访全面登记、应录尽录、分清性质、明确管辖,对不属职权范围的事项做好告知引导工作。三是深入推进诉访分离。在来访接待大厅设置“法律顾问”,优化涉法涉诉事项甄别及责任单位反馈流程,对群众来访进行依法有序疏导分流,将涉法涉诉、检举控告类信访事项,引导或转送政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其他信访事项按照“职权法定、权责对等”原则转交相应层级、部门办理。
三、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及时办理法治化
一是坚持访调结合调解先行。衔接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力量,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分流分层调解社会矛盾纠纷。通过投诉平台、领导接访等渠道收集信访问题线索,按照“集中受理、归口管理、分类处理”模式推动化解。二是严格按法律规定程序处理到位。办理申诉求决类事项,严格按“受理-调解-行政三级办理-法院两审终审-检察院法律监督-人大监督”的“路线图”进行。按照“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要求,确保群众诉求有办法化解、有途径救济。三是加强问题实质性解决。坚持以《信访工作条例》为指引,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本着事要解决的原则,深入开展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工作,推动问题有序化解。
四、狠抓工作落实,严肃监督追责法治化
一是构建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区信访系统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以“贯彻二十大、落实新条例、开创新局面”为主线,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信访联席会等专题会议,统一安排部署推进全区专项行动等。二是强化信访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牵头作用,推动、统筹和监督信访工作的实施,强化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推进解决监督追责工作中的协调联动、资源衔接等问题,确保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三是强化法治意识。树立坚持依法办事的观念,明确法治在矛盾化解和稳定维护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问题、引导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信访工作依法开展。
五、树立鲜明导向,突出维护秩序法治化
一是深入开展法治信访宣传。把《信访工作条例》纳入重点学习宣讲内容,联合区委党校将《信访工作条例》作为重要教学培训内容,组织授课。二是建立部门会商研判机制。针对以访施压、恶意登记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处理,推动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依法处置违法信访行为。在全区印发推广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依法依规信访“路线图”,明确界定依法治访范围,畅通司法惩戒、治安处罚、刑事打击执法路径。
(供稿:宜宾市南溪区信访局 龙霞 廖容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