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合作模式创新:江苏泰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时间:2025-02-18 09:22:49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泰兴市七贤绿花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位于分界镇七贤村,由当地种菜能人带头成立,以种植绿花菜、甜豌豆等蔬菜为主。合作社先后被评选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江苏省“五好”示范社,并获江苏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被评为泰兴市农村党员创业能手、江苏省优秀农民理事长。该社秉承“发挥基地优势,实现创业富民”的理念,努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凸显示范带头作用,吸纳低收入户和年长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利用零散地块种植蔬菜,实现共同致富。合作社所在的分界镇七贤村大部分蔬菜种植大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并且辐射带动周边5个镇30多个村,受益农户达15000多户,农户实现亩均收益达1万元。合作社累计向市场供货年均8600吨,销售额达9000多万元,用工需求超420人,发放农民工工资30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分界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豌豆生产基地,占据全国2/5的甜豌豆市场。

  高效利用土地促进耕地集约,优化种植品种实现收入增加

  随着耕地“非粮化”管控日趋严格,农民从粮食作物变更为经济作物的种植行为也有所控制。为了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合作社基于种植品种的特征,采取“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基地示范种植,带动成员把旱谷田、家前屋后、沟边隙地等零散地块充分利用起来,积小为大、积少成多,小块连片形成规模。

  为了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合作社按照“订单农业”的发展思路,紧跟市场需求,编制全年播种收获计划,积极调整与优化种植结构,以销定产,村民春种甜豌豆、秋种绿花菜,同时轮茬套种小青菜、白花菜、刀豆、豇豆、红辣椒、旱谷作物等,全年不“闲”。通过优化组合种植品种,放大了亩均效益,亩均效益比原先未优化规划时提升了近40%。

  全程管控保品质,多措并举拓销路

  合作社经过多次小面积试种,找到适合本地区生长且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品种,统一供种给成员;并组织成员科学接茬,按批次下种、育苗,多种蔬菜轮茬套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亩产效益,而且错开了上市时间;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从播种、施肥、除草、防病、治虫到收割,合作社全程参与,对农户“统一供种、统一茬口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虫治病、统一产品规格质量”。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育苗、移栽、防病治虫技术指导,控制农药施用,保证蔬菜品质。

  为消除种植户顾虑,解决“怎么销”的实际难题,合作社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货源情况,与多家企业签订直销协议,解决销售渠道,“统一包装销售、统一按保底价结算,剩余按交易量返还”,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社与大润发、大统华、吉麦隆、美好超市等周边10余个大型品牌连锁商超保持多年的订单合作,并与福建福龙、浙江天元、南通东海等6家冷冻食品公司签订外贸订单,产品涵盖西兰花、甜豌豆、白花菜、青菜苔、毛豆、小松菜、菠菜、四季豆等多种产品。

  绿色种植促降本,品牌战略赢市场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效益,稳固占据市场,合作社探索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启动有机肥间歇施用、全过程绿色防控等创新举措,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一封一杀”两次除草等种植技术,种植户通过绿色种植实现节本增收。

  经过农业专家调研指导,不断改进,合作社种植出适合本地口味的“翠雯”精品甜豌豆,成功入选2022年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名单和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合作社通过规范运作的方法控制甜豌豆农药残留,产品品质获得国内外认可,远销东南亚、欧美,豌豆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亩产超过10000元,全镇农户收入超过1亿元。

  突破季节性限制,延伸拓阔产业链

  为突破季节性种植局限,探索农民“一年四季有活干”,合作社跟多家食品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定向销售合同,从向企业提供初级农产品逐步转变为向工厂提供初加工农产品,产业链条逐渐拓展延伸。

  为延伸产业链,合作社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建有140平方米办公场所、130平方米活动中心、冷藏库6800立方米,保鲜库3500立方米、1500平方米生产车间、2200平方米交易场地,从事甜豌豆、绿花菜等初加工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生产效益。同时吸纳低收入农户从事蔬菜加工,促使低收入农户年增收达万元。

  随着蔬菜加工产能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积极拓展货源,从云南昆明、甘肃兰州、四川阿坝州、内蒙古乌兰察布、安徽阜阳调甜豌豆回来加工,再通过外贸企业将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加工规模,获得了产业链延伸效益。

  党建引领助脱贫,帮扶增收促共富

  合作社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1+5+10”的帮扶模式,让1名党员帮扶5户低收入户巩固脱贫和10户普通农民致富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愿望的农户,根据人员状况、知识结构实施项目帮扶,帮助选择种植品种;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户,合作社提供工作岗位,在安排用工时优先考虑低收入农户;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帮助整理、开发分散田块,通过党员带头,发动社员助耕帮种,并确保生产的产品优先高价收购,增加其经营收入。此外,合作社持续关注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周边36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举办绿花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本村及附近村居的20名低收入残疾人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的种植素质,使村民获得致富能力,实现村民致富的可持续性。

  (供稿: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熊燕华、张兆同 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周圣浩、豆伟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成都锦城学院53名学子佩戴小红花 踏上职场新征程
成都锦城学院53名学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