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民俗文化村——江苏徐州马庄村将赏灯、餐饮于一体,引入了年货大集、贾汪味道、草莓专场等特色美食,而非遗的马庄面灯和花饽饽、小老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春节点面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市民现场点起的面灯,最是引人注目,纷纷表示,面灯直接将儿时对春节的回忆直接拉满。
在面灯、花饽饽的摊位前,更是围观了许多市民。在马庄村,捏面灯是个古老的传统习俗,面灯作为传统艺术,每年都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多样,小一点的有碗灯、十二生肖勺子灯,大的有锅盖大小的莲花红枣灯,惟妙惟肖,工艺独特,极具艺术观赏性。
除了面灯,造型丰富的花饽饽也是相当博人眼球,如“寿桃”象征健康长寿,“葫芦”象征福禄双收,“元宝”象征财源广进,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还有这些色彩鲜艳、逼真可爱的小老虎竟然也用面做的,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面粉捏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面灯彩色小老虎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在制作工艺上,通常先将面粉、豆面等按一定比例加水和油揉成面团,醒发后加入食用色素,制成彩色面团。艺人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将彩色面团捏塑成老虎的形状,细致地勾勒出老虎的五官、斑纹等,再经过蒸熟或晾干等工序定型。制作工艺在选料上主要选取红、黄两种颜色的布料,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吉祥。
它们不仅是一件件手工艺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老虎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勇猛、威严和吉祥,彩色小老虎面灯寓意着驱邪避灾、守护平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在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中,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会点亮面灯彩色小老虎,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如今,面灯彩色小老虎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依然在民俗活动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再说说马庄花饽饽的制作尤为注重选材新鲜、色彩鲜亮丰富,采用古法“三揉三醒”工艺,从面粉到成品共需9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制作出的花饽饽新鲜饱满、造型精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
据了解,马庄花饽饽的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历经四代传承,2019年被评为区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2024年荣获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在这个新春佳节里,让人们一起品尝面灯、花饽饽,感受浓厚的年味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希望这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俗。
马庄村,正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舞蹈、民间曲艺等传统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市民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幅幅喜庆的画面。(刘涵 图片由贾汪区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