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暨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于12月25-26日在北京隆重举办。2024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论坛作为2024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重要专题论坛,于12月26日下午成功召开。机电一体化技术被誉为智能制造的“发动机”,是智能制造的体系支持技术,如何培养适应工业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人才,以及产学研之间如何深度融合,成为各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2024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论坛以“智造未来,育人为本”为主题,由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和智教新媒联合承办。论坛由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智教新媒总经理胡姗姗主持,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晓勇教授、协会专家委副主任程光教授现场致辞。

2024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论坛现场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论坛邀请到了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智能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胡耀光、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副所长由佳欣、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总监王立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范其明、上海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副理事长朱文华、研华科技工业物联网教育发展经理李嘉、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科科长王福华等嘉宾代表做主题报告,与现场参会代表共同探讨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分享主题报告《新质生产力下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创新——以机械行业为例》,分别从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及其内涵要义、智能制造业发展及其技术演进特征、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专业建设与创新、服务产教科融合高质量的行业实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创新的新方法、新路径。
“职业教育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陈晓明主任提到,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更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力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性,职业教育能够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大趋势,要以培育“新产业”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激发新动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胡耀光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制造强国战略引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孕育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共识。报告聚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解读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及其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胡耀光教授以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为例,深度解读新工科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区别于传统工科的具体做法,阐释新工科、新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佳欣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基于数字模型的机电组件可靠性系统工程及其智能制造技术初探》,报告提到低空经济、民用航天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对系统至元器件各个层级的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与设计、制造在各维度相融合,正在孕育并引领新的变革。由教授结合国家高端制造领域、聚焦基础机电元器件智能化、数字化需求,以机电组件为例,分享了正在实践中的前沿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数字可靠性预计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一致性稳健性设计及生产实践,探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品可靠性提升及生产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苏州汇川王立军总监分享主题报告《汇川技术产业人才生态建设与产教融合实践》,分享了汇川技术面向国家智能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产品研发和落地实践方面的情况,介绍了汇川技术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做的探索和实践案例以及汇川技术基于自身的产业生态位,整合生态企业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方式和成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范其明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实践导向”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秉承“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实践导向”教学理念,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创新示范中心、工业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等应用平台,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形成模块化课程,将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实践融入专业教学,开发系列课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借鉴德国人才培养经验,构建“四年企业实践不断线”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实践特色鲜明的“校企互聘”师资团队,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朱文华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具身智能与智能制造》,朱教授介绍到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与智能制造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们在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制造的发展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两者的融合,正孕育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共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具身智能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如何适应具身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发展,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整合应用能力,将推动整个社会的智能化进程。
研华科技李嘉经理分享主题报告《研华产教融合之道,融合IT和OT,引领数字化人才成功之路》,报告提到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关键,产教融合是高校培育产业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当前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已成共识。李经理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例,深度分享研华工业物联网教育实训解决方案与实训场景,工业人工智能助手在智能制造实训领域的具体实训场景等,同时结合研华多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建设升级、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阐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和落地新模式。
论坛现场,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晓勇为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新增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塑造制造业未来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次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论坛,不仅增进了教育界、企业界以及科研机构间的深度沟通与协作,更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我们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在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并肩奋进,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事业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