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从千年灯火到社区课堂——当古老元宵节遇见青春实践

时间:2025-02-25 10:05: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

  为响应时代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2月10日,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3级本科生刘佳怡在寒假积极深入社区治理,文化活动等实践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用创新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从元宵故事会的生动课堂到还原趣味灯谜的益智活动、从纪检先锋到文化传承,她将身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灵活运用在志愿服务的课堂上,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

  元宵故事会: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

  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春潮。2月10日临近元宵佳节,新辉路街道天福社区党总支与牧野区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在天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支部联建闹元宵,彩绘娃娃沐童心”主题活动。通过“讲、猜、绘、乐”四大特色环节,将廉洁文化、非遗传承与节庆习俗有机融合,让15名5-10岁的社区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时代魅力。

  在天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刘佳怡负责为社区儿童讲解元宵节文化。区别于简单的知识灌输,刘佳怡结合自身师范技能,采用“沉浸式体验讲解模式”:用“天女巧计救百姓”的传说引出元宵起源。“小朋友们猜一猜,为什么农历正月十五要被称作‘元宵’呢?”当刘佳怡向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时,所有孩子都眨巴着眼睛,聚精会神的等待着下面的话。“答案啊,就藏在一个神奇的传说里,大家准备好听故事了吗?”“准备好了!”孩子们齐声回答。当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元宵节的传说,纷纷在现场讨论与发言,气氛热烈,传统文化的种子也随之播撒心间。此刻,传统文化传承真实构建出了“可感知、可参与、可创造”的体验场景。

  趣味猜灯谜:智慧与欢乐的碰撞

  “传统文化不是摆在玻璃罩里的古董,当它和当代人的生命故事相遇,自然会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好元宵节快到了,我们打算借着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创新活动形式,让小朋友们好好了解元宵节,感受元宵节的喜悦氛围。”天福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说。基层治理不仅要提供服务,更要搭建价值实现的平台,既要像元宵一样包容万家滋味,也要像花灯一样在创新中守住文化魂。悬挂着五彩灯谜的活动室里,一场“灯谜猜猜乐”正在火热进行。社区精心准备了50条适合儿童的趣味谜题,内容涵盖成语、动植物、日常用品等,既考验智慧又充满童趣。

  “白白身子圆溜溜,水里一煮浮上头(打一食物)——汤圆!”

  “白天草丛住,夜晚空中游,尾巴挂灯笼(打一昆虫)——萤火虫!”

  孩子们或仰头凝思,或三五成群讨论,每猜中一条谜题便欢呼雀跃。志愿者们为答对者送上兔子花灯、卡通书签等小奖品,欢声笑语中,传统文化的魅力悄然浸润心田。

  彩绘石膏娃:童心妙笔绘佳节

  在“彩绘娃娃沐童心”环节,15名小朋友化身“小小艺术家”,用五彩颜料为石膏娃娃赋予生命。活动桌上整齐摆放着玉兔、锦鲤、福娃等造型的素坯,孩子们认真挑选心仪模型后,便专心致志地创作起来。有的为“玉兔”涂上粉嫩耳朵,再点缀金色祥云;有的将“锦鲤”染成红黄渐变色,寓意“鸿运当头”;还有的发挥想象力,给“福娃”画上星星披风,自称“元宵小超人”。志愿者在一旁指导调色技巧,家长们用手机记录下孩子的专注瞬间。

  “我要把这只‘彩虹兔’送给奶奶,祝她元宵节快乐!”5岁的小姑娘举着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原本素白的石膏模型,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气球寄祝福:定格团圆时刻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为每位孩子发放了新年主题手持气球。红色气球上或是印着“福”“吉”等金色字样,或是小蛇、元宝的形状,更添节日喜庆。孩子们举着气球,在镜头前排排站好,随着相机快门声响起,一张充满童真笑脸的喜悦时刻就此定格。“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又让我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家长李女士表示,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儿童互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比单纯游玩更有意义。

  春灯照雪处,青春自担当。这场别开生面的"移动文化课堂",既以党建红守护着千年灯火的文化基因,更用巧思匠心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温暖实践,为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探索出可触可感的传承新路径。(供稿人:河南师范大学 刘佳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成都锦城学院53名学子佩戴小红花 踏上职场新征程
成都锦城学院53名学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