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塘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三三制”基层治理模式(即党建引领三大体系、听诉解题三步机制、治理效能三维提升),推动基层治理主体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协同”转变、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转变、动能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切实将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擦亮基层党建治理“心”名片。
一、党建引领"亮红心",构建三大体系破解治理难题。
(一)组织体系“全域覆盖”,织密党群连心网。构建“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村民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形成“村网格—组网格—党员联户”三级联动机制。班子成员实行“1对2”包联责任制覆盖全镇22个村(社区),170个村民小组采取“1名骨干党员+1名网格”管理模式,深化“一格八员、一网三色”治理机制。(二)队伍体系“全员下沉”,激活治理红细胞。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制度,全镇在职党员下沉网格亮身份,组建“1+22+N”党员志愿服务队(即1支镇级总队、22支村级分队、N个特色小组),结合“入户听诉”专项活动,开展义诊、反诈宣传、助老等志愿活动58次,解决群众“微心愿”420个。(三)责任体系“全程闭环”,拧紧责任压力阀。将“入户听诉”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周调度、月汇报”机制,紧扣“看、听、问、思、解”五个环节,实行“三必问、五必访”,详细了解群众的家庭成员、生产生活、工作职业等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镇22个村(社区)建立入户听诉档案9058户,走访群众11484人次,累计排查突出问题137个,收集群众诉求建议680余条。
二、统筹规划"铸匠心",创新三步机制优化诉求响应。
(一)坚持立体化民声采集机制。各挂片班子成员作为网格长,统筹组织,召集人员、划分片区、明确任务、建立机制,通过收集重点人员、特殊领域的信息,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等重点群体,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听诉的重点方向,开展“早访+夜访”错时走访,看住房条件、环境卫生、生产发展、务工情况等,建立“一户一档”动态台账。(二)坚持精准化分级响应机制。按“红黄绿”三色分级标注诉求。以绿色(即办类)、黄色(协调类)、红色(建议类)为标准,实现“绿色快办、黄事联办、红色跟办”响应机制。(三)坚持规范化效能提升机制。发放《入户听诉工作手册》,明确“五必问”(生活困难、政策疑惑、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发展建议)标准流程,召开业务培训会3次,培训干部360人次。镇平安法治办以诉求办结率、回访满意度对全镇22个村、社区进行抽查回访,倒逼责任落实。
三、为民解忧"践初心",实现三维提升巩固治理成效。
(一)构建三级联动办理体系。构建“村级直办—镇级联办—区级协办”三级联动办理机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对于一些简单明了、政策清晰的问题,如咨询的低保办理流程、慢性病证办理等,干部在现场依据政策规定给予准确解答,并协调相关站办所当场解决;难以现场解决的问题,按照问题类型、紧急程度等进行分类,建立台账分类处理,逐级提交到镇、区级层面研判解决;对违背政策等不合理的诉求,积极做好政策解答、法律解释、思想解惑。明确受理诉求的干部限期回访应答,形成闭环,让群众交办的事“心中有数”。(二)深化三治融合长效机制。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断激活基层治理动能。通过整合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等力量,推出“聪生调解工作室”等,培育村民议事会、“五老调解队”,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排查发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94起,化解成功率达92.5%,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打造三效提升发展格局。干部在入户听诉过程中,化身“政策宣讲员”“发展参谋员”“知心服务员”,通过“唠家常+讲政策”的方式,实现宣传、服务与治理“三效提升”。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政策宣讲,如为留守老人讲解医保报销、养老认证、防诈骗知识;为务工青年解读创业补贴、技能培训、法律援助政策;为种植大户讲解产业扶持、农业保险等助农指南。同时广泛征集群众对乡村发展的“金点子”,并推广“村级代办员”制度,实现社保认证、低保申请等便民服务事务“家门口办理”,形成“群众提、集体定、合力干”的共治格局,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促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乡村在发展中不断提增效益。
长塘镇以“入户听诉”为纽带,以“三三制”为路径,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治理“硬支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展示“长塘样本”。(供稿: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人民政府) |